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员风采 > 详情

一片痴心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

编辑:李冬花     来源:智慧党建     审核人:李冬花     发布时间: 2023-12-17     浏览量: 6476 2 0

个人简介:

       李燕,教授,西安翻译学院教学名师、校级师德标兵、2013-2014年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现任英文学院副院长。主讲英语写作类课程,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育。先后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陕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省市级科研项目4项;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1部、教材3部;第二批省级虚拟仿真一流课程《文化遗产旅游中英双语导览服务虚拟仿真实验》负责人,国家级一流本科英语专业主要负责人之一,校级教学团队、科研团队负责人;获国家级说课大赛、多媒体课件大赛、西安市“最美女性”等奖项、荣誉近20项;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奖并获优秀指导教师。

一路走来,出于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初心和热爱,李燕从一线教师干到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成为了一名专职与教学管理“双肩挑”教师。2016年起,她开始担任英文学院副院长一职,意味着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也更大了。早出晚归,平凡、琐碎,这已然成为了她的工作日常,也成为了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李燕养成了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形成了自律、责任、使命与担当的工作态度。面对每一项平凡、琐碎的工作,她都脚踏实地、认真对待,从未松懈过,从最初英语写作教研室的组建、英语系的成立,到英语专业作为省级、国家级一流专业申报并成功获批,李燕带领她的团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可喜的成绩。用她的话说就是,“勿以善小而不为,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收获也就水到渠成了。”付出、收获、更多的投入,如此周而复始,她会不由自主的全身心投入到下一项工作中去,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惯性。“不知不觉中我与学校、学院、专业形成了同发展、共进步的命运共同体。学校、工作、生活很难分开,有时甚至会觉得自己像是位‘麦田的守望者’”。李燕说。

教师是学问之师,更是品行之范

一名优秀的大学老师应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教研造诣,这是大学老师成为“经师”之前提。但李燕认为更为重要的是,一名优秀的大学老师更应该是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人师”,首先应该热爱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精神饱满、积极乐观、以身作则、言而有信、行为得体、尊重学生、严爱有加。“这些素质常常会通过教师显性的课堂教学活动,以隐性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以盐溶于水的方式带给学生力量,从而点燃学生追求理想的激情,让学生在生活中求真向善、积极乐观;在学习上主动进取、自主探究,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李燕看来,一名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大学老师在课堂中的一言一行本身就是最好的课程思政,其以课堂教学内容为载体,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影响着学生。这些影响会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产生内动力,自信、乐观的面对生活。

在多年的工作中,李燕始终告诫自己,教学无小事,想要做一位德才兼备的“四有”好老师,就要立足岗位,以身作则,提高站位、顾全大局。在课堂教学中,她俯身躬耕,以身作则,带头实施过程性考核改革,引入写作教学智能评阅系统赋能教学,录制线上导学视频课程、微课,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由此,她也荣获了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说课大赛二等奖、peerceptiv教学大赛优秀奖等,她所带的课程《英语写作》课程获批为校级精品在线课程。李燕还积极将信息技术、3D仿真技术引入教学,她所主持的《文化遗产旅游中英双语导览服务虚拟仿真实验》获批为省级一流课程。与此同时,她带领课程团队共同进步,和大家一起撰写、打磨线上教学案例、课程教学成果奖、省级一流课程申报书等,确保每位成员都有独立主持的教研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不仅得到了迅速成长,也很快成为了英语专业建设的骨干力量。

为有序推进学院教学工作,在教学管理中,李燕厘清思路、明确目标,在认真梳理、反思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英文学院教学工作思路——调动教育教学两大主体即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以课程建设与团队建设为抓手,打造英文学院教学工作平台,实现英语专业“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在这一指导思路下,英文学院组建了课程团队、学科竞赛指导团队、专业方向教学团队,各项教学工作有序推进,学院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21年,英文学院英语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商务英语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6年磨一剑,2022年,李燕所主持的《交叉融合、分类培养——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近三年,英文学院教学工作硕果累累,累积获批省级一流课程6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课程思政设计大赛等省级教师教学大赛奖项数量名列学校前茅。在近三年的年终考核中,英文学院也先后两次获评为学校先进教学集体单位。

更新理念敢于变革

李燕主要讲授的是《英语写作》类课程,因为课程性质及学生对英语写作的畏难心理,所以,英语写作课程被认为是一门耗时费力,见效慢,教师不愿带,学生不愿学的课程。在此背景下, 2012年英语写作教研室应运而生,李燕带领她的团队,分析学情,不断学习,将建构主义理论、产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混合式学习等理念引入课堂教学,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课内,她通过实施过程性考核改革,加大学生过程性学习督学力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投入度,提出精讲多练的写作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克服写作畏难心里,培养写作兴趣。课外,她利用信息技术和在线教学工具,搭建在线自主学习平台,实施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打通了课堂内外、输入输出两大渠道,解决了学生写作学习的时空限制和“无话可写”的囧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她的团队以课程为抓手,以读写大赛为驱动,依托“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写作大赛、“钉钉杯”写作大赛等,坚持“学赛结合、以赛促学”的理念,将赛事标准融入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课内仿真模拟赛事,课外鼓励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高水平读写类大赛,实施课赛融合、学赛互促,探索语言输出质量的第三方评价,以检验课堂教学质量。近年来,英文学院学生在全国权威阅读、写作大赛中成绩喜人。同时,李燕所在的课程团队非常注重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主张通过精选美文、热点话题,开展线上讨论、主题征文、经典阅读等课外活动,激发学生表达观点,碰撞思想,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抒写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

“俗话说,变则通,通则达。其实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也一样,我的心得体会就是,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老师,要敢于打破常规,走出舒适区,主动求变,就会有意外的收获,这样的收获对于师生来说是双赢的。”李燕如是说。

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

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授之以学、诲之以教、赠之以情。为师24年,李燕深知,每一位学生有其不足,但也各有优点,不能把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要相信每一个学

生都有其闪光点。她说:“我希望我的学生首先能具有乐观的能力,走向社会能够积极面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乐观地接受各种挑战与应对各种麻烦,即使遇到的挫折与困难,也要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其次,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论选择何种行业、处于何种职位,尽己微薄之力‘种好责任田’,就是对社会的贡献。”

李燕记得在一次课堂教学中,她叫到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结果看着其他学生欲言又止的样子,她意识到应该是情况特殊,就巧妙转换话题由其他同学代为回答,避免了课堂的尴尬局面。课后,李燕和班委了解情况,找学生谈心并安排班里同学主动和这位同学聊天、提供帮助。她也在课堂上也适时给予这位学生眼神鼓励,渐渐地发现他愿意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这时她就抓住机会在班上、课间鼓励他。不到一个学期,这个同学在班里变得越来越自信,愿意和老师、同学积极互动,期末考试成绩名列前茅。每当想起这件小事,李燕都会暗自高兴,“人们把老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认为主动关爱、尊重学生,才是每位老师最简单、最朴实的高尚灵魂。”

诚实守信,换位思考

诚实为人,守信做事是为人处世之前提。所谓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做人之根本。工作中,个人能力有高低,做事结果就会有差异。因此,李燕会真诚对待每一位老师,认真倾听老师们的心声,换位思考。从一线走来的李燕,深知大家的不易,她倾听过、感动过,也和大家抱头痛哭过。“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工作中,我们以诚相待,彼此鼓励,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困难最后都迎刃而解了。”“当然了,生活、工作中也会受到打击,也几经低沉、失落,但很快就会自愈,找到答案,要么果断放弃,要么继续努力,持之以恒,不会因为一件事情过多内耗。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坚信,只要持之以恒,必会成功。”李燕说。

一支粉笔,两袖微尘,李燕24年如一日,坚守在三尺讲台,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传道、授业、解惑”。谈到未来,她说:“我会和团队老师继续深耕教学,尽己所能在学院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献计献策,为学校发展、专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