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才艺展示 > 详情

秉承“爱生如子”优良传统 培育“躬耕教坛”时代新人

编辑:李雪莹     来源:教育学院党委     审核人:李雪莹     发布时间: 2024-11-19     浏览量: 339 0 0


秉承“爱生如子”优良传统   培育“躬耕教坛”时代新人             

     ——教育学院落实党建引领立德树人的思路与方法


教育学院自建院以来,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育人的根本,力行回归教育的本质,坚持党建引领立德树人,不断强化铸魂育人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以塑造生命、成就人才为已任,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载体、狠抓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营造健康的学习生态为有力抓手,突出服务学生成人成长成才的中心地位,探索形成了“12345”育人模式,即1宗旨(立德树人),2渠道(课内、课外),3平台(思政课、课程思政、党团课),4载体(活动育心、美育怡情、导师博知、心理疏困),5“师·范”成效)。


一、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提升培根铸魂效果

教育学院紧紧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不断强化思想引领,夯实党建基础,确保思政教育质效提升。始终坚持统筹部署、周密谋划,立足于学生思想实际,不断丰富思想引领形式和内容,创新思想引领路径和方法,以学生党建工作为牵引,以班团建设为抓手,以“互联网+”党建为平台,全方位加强学生理论武装,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院先后邀请西安外国语大学的郑锐华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学兵教授等校内外专家对党的最新理论精准解读、支部书记讲党课以及陕西师范大学等校内外的大学生理论宣讲团的宣讲,引导广大学生深刻理解党的理论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不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赴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渭华起义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地开展红色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接受精神洗礼,增加党员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组织参加西译党委党校的专题学习班提升理论学习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引导党员增强党性修养和政治信念。

在教育学院党委的带领下,各党支部结合本支部实际,不断丰富载体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学院第二党支部在“红色基因”融入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工作上作了有益尝试,深挖党史教育中的红色元素,先后开展了“百年接力,传承有我”党史故事主题征集活动、“红色、经典、传承文艺汇演”、红色作品展等系列活动,构建了具有教育学院特色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了以“四化一融合”党建工作模式为依托,开创六维育人新路径。教育学院第二党支部于2022年获批第二批陕西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样板党支部。同年,教育学院党委以“一心五强”的有效做法和健全的工作机制,获批陕西省高校第三批党建“双创”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教育学院第五党支部经过积极培育,获批校级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二、 聚焦课堂教学主阵地,提升课程思政质量

教育学院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中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的《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等6门思政课。同时,教育学院高度重视专业课课程思政主阵地,还开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劳动教育》《四史教育》《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等课程,认真落实思政课程和职业相关课程的育人效果。

学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突出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引导教育类专业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学院充分利用“以赛促教”的机制,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课程思政大赛,2023年,胡媛媛、张潇文老师在全校课程思政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另一方面,学院组织开展了“课堂革命 教院行动”教学技能大赛,其中专门开设“课程思政”赛道,王璐老师荣获“一等奖”。

三、创新厚德育人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院一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职业精神培塑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入学教育“第一课”强基、文化熏陶铸魂、实践养成同行和榜样示范引领等“四位一体”育人模式。

健全入学教育体系,丰富入学教育载体和形式,拓展入学教育内容,夯实入学教育各环节。每年新生入学时围绕校史校情教育、专业教育、党团建设与思政工作、图书馆信息资源与利用、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健康卫生、法制安全及心理健康等内容开展入学教育。

以“党建带团建促班建”多形式融合,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党建为引领,通过主题班会、党团主题日活动、博鸽艺术团成果汇报、年度文艺晚会以及沉浸式体验模式等线上线下多形式开展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强化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增强对职业的敬畏和适应性。2019年教育学院团总支获校级“五四红旗团总支”;在近三年校级学风建设评比中,先后有25个团支部获“活力团支部”;195名学生获“优秀共青团员”;147名学生获“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409名学生获“优秀班干部”,66个班级获“优良学风班”,20个班级获“先进班集体”。

强化教育引导,注重实践养成,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砥砺学生品格修为。不断深化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常年贯穿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养成教育活动,期末考试设诚信考场、组织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志愿服务活动,强化学生品格锻造,在2019、2020陕西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连续两年获省级“优秀团队”,获评省级优秀指导老师和先进个人3人次、优秀调研报告1份。

树立典型榜样,强化示范引领,激励和引导学生干部、党员创优争先,甘于奉献,服务学校和社会发展。通过优秀毕业生典型事迹宣传,“共产党员示范窗口、示范岗”以及“学生党员先锋岗”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能力和青年一代应有的责任担当。学院党委、教育二支部先后荣获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教育学院荣获省级“工人先锋号”。先后有7名同志获评省、校级“优秀共产党员”、3名同志获评“优秀党务工作者”,3个党支部获评“优秀党支部”。庞小佳同志被评为“党员示范岗”,指南针辅导员工作室被评为“党员示范窗口”。以宋本健、谢德松、张蓉、陈元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毕业生党员扎根宁强、新疆等基层服务当地发展,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四、涵养深化学风建设,学习生态氛围浓郁

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守教育初心,以“学习在西译,成才在教育”为工作目标,扎实开展了“以院风培育学风、以教风引领学风、以班风带动学风、以考风促进学风”的强化学风建设活动。教育学院学生勤奋学习、遵规守纪、言行文明,教学秩序井然,考风考纪总体良好。

学院倡导师生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院风,通过教师节宣誓活动、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评选活动、教师的引培机制、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等引导教师提升职业素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具备甘于奉献、甘于寂寞,潜心育人的素养,带动和影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形成教与学的和谐氛围。

学院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坚持以“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标准,通过传帮带、专题培训、谈心谈话等形式,搭建教师成长发展平台等,引导教师坚定“为党育人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的时代责任感,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忠实践行者,做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传递正能量,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学生的人生之基和发展之基,为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022年教育学院被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2023年被评为“师德先进集体”。

学院以党建带团建促班建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班风建设活动,通过团日活动、主题班会、建强班委以及班级各项有益的主题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赛事组织等举措不断提升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班级同学的归属感和集体责任感,形成了比学帮赶超的良好局面。

学院以诚信考试拓宽教育手段,形成对学生道德水准和人格的考验,倒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考试成绩的真正意义,明白获得理想考试成绩的正确途径,端正学生学习态度,通过抓考风促进学风建设。

五、坚持笃行以生为本,“三全育人”助力成长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深化励志教育。积极构建“服务育人”体系,规范学生学业辅导、奖勤助贷、军训征兵、就业指导等相关工作和服务,统筹构建了贫困资助、心理健康、学业提升、就业帮扶、创新创业共同发力的立体化综合服务体系,多方面、多维度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构筑学生健康成长屏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学课程教育、教育活动、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及危机预防等工作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措施,着力抓好“四个一”工程建设,即组建一支辅导员及班级心理委员构成的队伍,建好一个心理咨询室,开好一门课程,办好一次“心理健康”活动,对心理疾病学生建立台帐,分类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干预。

大力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坚持以考研、职业技能竞赛为抓手,开展团体辅导、个体辅导、朋辈辅导,加强优良学风建设。助力学生上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必修课,组织开展“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教师技能大赛、自制玩教具创新创意大赛等活动。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加大访企拓岗力度,拓宽就业市场,为学生就业创业搭建好平台,走好教育“最后一公里”,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将来成为国家和社会建设的有用之才。